ANPO (反安保:藝術之戰)
所謂的安保指的是美日安保條約,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,日本與美國先是在1951年簽訂《日美安全保障條約》,而後在1960年修改成新的版本。當新版條約要送交日本國會批准時,在野黨(日本社會黨)代表曾阻止自民黨的代表進入議院,後來被警察強制驅離。之後引起大規模學生和工會示威運動,是為這部影片「反安保」的背景。
而紀錄片則是在事件發生50年之後,以藝術創作為主(主要是畫作、電影),訪談當時一些創作反安保議題作品的畫家、導演,去描述這條約在當時引起的一些社會現象,以及後續在沖繩美軍基地引起的一些暴力傷害事件。
紀錄片中有許多當時反安保的畫作,即使說那是現代的畫作然後拿去擺在博物館展覽,我想可能也不會被太多人發現。藝術方面我是個外行,但往往看到國外那些紀錄社會重大事件的紀錄片時,總是會反思台灣在這方面資料的匱乏。像上次看遺失的映像,會覺得台灣也有許多該被紀錄下來的事,但那些議題都比較少有人敢去碰。
紀錄片這種類型的電影往往有特定族群,也不是大眾主流會觀賞的,族群比較鎖定在對這議題有興趣,或是想多增加自己見聞的觀眾。我還蠻感謝身在台灣,在各種題材的電影上還是有片商願意引進許多非主流的電影,對這點我是持正面的肯定的。
對於紀錄片而言,我通常會有兩個基本的要求,其一是對於電影主題不是很熟悉的觀眾,能不能只透過紀錄片就看懂電影想表達的主旨;其二是紀錄片是否偏向公正客觀,抑或只是表達導演單方面的想法。
當我在看這部影片時,聽到那些受訪者對於美國在日本境內設立美軍基地,對於戰敗一事相當耿耿於懷,當他們描述美國對於他們的傷害時,我其實會想,他們是否知道日本也曾傷害過非常多被他們攻打佔領國家的人民。意外的是,一位曾被派到中國戰場戰爭前線的畫家,他說他當時殺了一些人,而後他覺得自己是個怪物,他也把這點表現在他的畫作之中;他妻子則說他常常做惡夢。看到這一段時會有種感想,很多時候不是這些士兵殘酷,而是國家灌輸錯誤的觀念給他們,也命令他們去打仗。紀錄片中的受訪者認為,當
題材:駐日美軍、美日安保條約
.電影資訊:@開眼、@IMDb(8.1 / 18)、@爛蕃茄(無)
.電影預告:中文預告
.官網:ANPO
.隱藏劇情:無
.笑點:無
(以下心得談及劇情,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,建議看完電影再看)
【電影資訊】
電影名稱:ANPO
其他名稱:反安保:藝術之戰(台灣)、ANPO: Art X War(英文)
上映日期:2014/05/23
片長:89分
影片年份:2010
出品國:美國、日本
發行商:天馬行空
語言:日語
導演:琳達‧賀倫 Linda Hoaglund
演員:
會田誠 Makoto Aida
中村宏
橫尾忠則
桂川寬
濱谷浩
朝倉攝
劇情簡介
本片紀錄了五十年前日本藝術家群起參與安保鬥爭,並將這份悲傷化為力量,呈現於他們的作品之中的故事,會田誠、中村宏、橫尾忠則、桂川寬等當代藝術家將現身大銀幕。
二次世界大戰後,美日之間簽訂安保條約,美軍得以在日本設置軍事基地,甚至舉行軍事演習。1960年,執政黨政府於5月19日深夜決定強行通過新的《日美安保條約》,在十五分鐘內便完成新條約的表決。
當時社會黨議員試圖以靜坐阻止表決,政府仍命令警察進入國會,強行撤離靜坐的議員,隨後爆發了安保鬥爭。6月15日,近六百萬名群眾參加抗議活動,當晚七千名學生衝進國會,與三千名防爆警察發生衝突,成為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!
『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』,一群熱血的藝術家,包括日本知名畫家、攝影師乃至於電影導演,他們用各自的藝術創作,以行動表達抗議及不滿,形成一股獨特的反安保的藝術形態潮流,他們用藝術戰鬥、並以此向全球發聲!同時也留給世人無價的創作。
延伸閱讀
.還有什麼推薦的電影:電影心得目錄 2010~2014
.所有電影心得,分類:電影心得(或只列出文章標題)
.找電影院:電影院介紹
.轉貼文章技巧:Facebook 轉貼連結的設定
.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: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+
歡迎用「轉貼連結」或「分享」的方式轉貼文章,請勿全篇複製,
喜歡文章的話,也不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吧。
ANPO,
反安保:藝術之戰,
ANPO: Art X War,
Linda Hoaglund,
會田誠,
中村宏,
橫尾忠則,
桂川寬,
濱谷浩,
朝倉攝,
美日安保條約,
日美安全保障條約,
駐日美軍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